服務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依托安徽三聯學院“産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整合三聯學院、三聯集團、合作企業、合作科研院所的創新要素、人才要素、技術要素和教學資源要素,由安徽三聯學院牽頭聯合安徽三聯機器人有限公司、合肥工業大學情感計算研究所、合肥雄鷹自動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淩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組建。
其中,2012年,安徽三聯學院柔性引進上海交通大學徐兆紅等機器人專家,同時協同單位上海申磬産業有限公司引進日本大阪大學的機器人研究的先進成果,聯合了日本當代機器人之父石黑浩及其團隊,研制服務機器人的關鍵技術。
2013年,安徽三聯學院與上海申磬産業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組建協同創新中心,明确運行機制、共建宗旨、職責分工、創新方向和創新目标。
2014年,合肥市政府、安徽省科技廳、安徽三聯集團共同投資組建安徽三聯機器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并加盟協同創新中心,承擔服務機器人的技術推廣和生産。中心和合肥工業大學的情感計算和先進智能機器研究所,機器人研究所展開充分的合作,并且已經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機器人實驗室、雄鷹自動化公司進行洽談合作。本中現已充分協同和引進安徽省機器人專家5名參加協同中心工作。
2015-2021年,依托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資源平台,中心所在學院-機器人工程學院結合安徽省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及安徽三聯學院的辦學定位,适時申報并成功獲批“人工智能”新專業,為安徽三聯學院開辦“交通安全、智能控制、數字藝術、健康養老”學科專業集群增添了新的活力。
經過多年發展,中心面向安徽主導産業(八大主導産業包括電子信息和家用電器、汽車和裝備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食品醫藥、輕工紡織、現代服務業及文化産業)和戰略新興産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和公共安全産業),以機制體制創新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實現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目标,着力提升科技創新、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學科-研究-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能力,旨在通過研究服務機器人相關技術,形成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學科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力争成為本領域的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基地及産業孵化基地。